雷锋精神
  • 精神内涵
  • 精神研究
  • 精神传承
  • 精神内涵

    (四)锐意进取、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

    中国雷锋公益网  2025-05-29  浏览:4576

    (四)锐意进取、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

    我愿做高山岩石之松,不做湖岸河旁之柳。我愿在暴风雨中——艰苦的斗争中锻炼自己,不愿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。”这是雷锋豪情满怀立下的庄严誓言,也是雷锋一生的真实写照。雷锋身上始终澎湃着创新的激情与活力,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、勇往直前的奋进意志,在学习中永不停步、永不满足;在工作中追求完美、从不懈怠;在成绩和荣誉面前谦虚谦逊、不骄不躁;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愈挫愈奋、开拓进取,以富于创新的精神和富于创造的劳动,升华自己的人生价值,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。

    1.雷锋:善于挤和善于钻的“钉子精神”

    雷锋把学习作为基本需求,酷爱学习,善于学习,不怕苦、不怕累,勤奋学习科学理论,刻苦钻研业务知识,努力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、提升自己、完善自己。雷锋上小学时,就立志做个好学生。在县委机关工作时,他经常到新华书店和县图书馆阅览学习,从政治理论到青年修养到文艺作品,无不涉猎,对那些描写英雄人物的图书和中外名著,更是爱不释手。到部队后,他十分注重政治学习,经常阅读报纸和政治书籍,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。他说:“人不吃饭不行,打仗没有武器不行,开车没有方向盘不行,干革命不学习毛主席著作不行!”他将部队发的每月津贴,大部分用来买毛主席著作,买一些党史类和政治类书籍,以及青年修养一类的书籍。在学习毛主席著作中,他总结出了五步学习法和问题—学习—实践—总结的学习公式。他利用星期日、节假日以及出车前、饭前饭后和业余休息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,读完了《毛泽东选集》,其中有些文章读了很多遍。翻开雷锋读过的《毛泽东选集》,几乎每一篇每一页都画出了学习重点,边边角角上写着一些阅读心得或眉批。董必武称赞他:“有众学毛选,雷锋特认真。不唯明字句,而且得精神。”此外,雷锋还阅读了《论共产党员的修养》等60多本政治理论书籍。雷锋虽然只有小学文化程度,却写下了9本近20万字的学习笔记和日记。这些笔记和日记不乏思想的光芒,饱含着很深的人生思考,毛泽东称赞说:“此人懂得一点哲学,很不简单啊!”

    雷锋学习目的十分明确,把学习当作提升工作本领的重要途径。他认为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就像点灯加油一样,灯如果不加油,就会变得暗淡无光,只有不断地加油,灯才会明亮。人只有不断地学习,才不会迷失方向、做好工作、否则就会落后,甚至犯错误。雷锋说:“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,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,必须从不自满开始。”他总觉得自己学习不够,要勤学、苦学、发愤学,做到学习一生、战斗一生。他如饥似渴地学习、持之以恒地学习,坚持早起点晚睡点、饭前饭后挤一点、行军走路想着点、外出开会抓紧点、星期假日多学点,挤出一切时间读书。在鞍钢工作时,雷锋制订了早晨学一小时、晚上学到10点至1点的学习计划。到部队后由于忙没有更多的学习时间,他就把书本放在挎包里,人到哪里书到哪里有空就看上一点,出车回来总要挤出时间来学习。晚上熄灯后,他经常到工棚、车场、厨房、司务长的宿舍去读书。当听到有的同志说工作忙、实在没有时间时,雷锋反驳道:“我认为问题不在工作忙,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,会不会挤时间。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,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,愿不愿意钻。一块好好的木板,上面一个眼也没有,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?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,硬钻进去的。由此看来,钉子有两个好处: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,我们在学习上,也要提倡这种‘钉子’精神,善于挤和善于钻。”这就是人们广为称道的“钉子精神”。正是因为发扬善于“挤”、善于“钻”的“钉子精神”,雷锋开阔了眼界、丰富了知识、增强了本领,从而迅速成长了起来。

    2.雷锋:争当技术上的能手

    雷锋有强烈的创新意识,十分注重技术创新,努力用创新的工作方法和技术工艺提升工作效率。他认为,一个革命战士不但要有好的思想,而且还要有高超的技术,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。他告诚自己要熟练掌握手中的武器,学好军事技术,刻苦钻研业务,做又红又专的革命战士。在鞍钢参加焦化厂建设时,为了有效解决墙砌高以后的运泥速度问题,雷锋同伙伴们一道设计发明了“横杆吊斗运泥法”,大大提高了吊泥、吊砖、吊瓦的效率,从而节省了人力,缩短了工期。雷锋无论是当拖拉机手,还是当推土机手,还是当汽车兵,都认真学习车辆构造和机械原理,努力掌握操作规程,勤学苦练业务技术,细心排查机械故障,求得对机械的彻底了解和熟练运用。针对连里13号车耗油量大的毛病,雷锋翻阅许多专业书籍,请教行家里手,逐个细节排查,逐个问题排除,最后发现是化油器的油针太粗所致,从而想方设法加以调整,并摸索出了一套节油的窍门,很好地解决了油耗大的问题。为提高自己的汽车驾驶技术,每当乘公共汽车外出时,他都站在司机后面,细心观察遇到复杂情况时司机是怎样操作的。有一次,他乘兄弟部队的汽车回驻地,汽车忽然自动减速,他从后窗户见司机拉看一下阻风,做了一个上坡才用的动作。他感到很奇怪,停车后就去请教那位司机。司机告诉他:“我拉阻风是想判断自动减速的故障是出在油路上还是电路上。这是个简便的判断故障的方法。”雷锋觉得这是个好办法,回去告诉了全班战友,大家都认为这个办法好。雷锋认为,一个好的汽车司机,也应该是一个好的汽车修理工人。只要听到汽车的声音,就知道汽车有无故障和故障出在哪里,要学会排除故障。在出车途中,只要条件许可,雷锋总是和助手互出难题,锻炼排除故障的本领。雷锋勇于进行技术革新,是创新的标兵。在汽车班上针对缺少教练车的状况,雷锋带领战友们设计制作了一个模拟汽车驾驶台,和大家一起废寝忘食地学习驾驶技术,被推举为技术学习小组长。他当班长时,还带领全班采取互教互学的方法,采取包教包学的方法,采取理论、图标、实物三结合的方法,坚持四勤、三先、五不超、六不走、九慢的要求,确保了全班行驶2.6万多公里未发生任何事故。正是因为对知识永无止境的追求、对技术近乎完美的苛求,雷锋的业务日臻娴熟、技术日益精进,从而高质高效地完成了任务。

    3.雷锋:“我要做暴风雨中的松柏”

    雷锋始终保持乐观向上、斗志昂扬的状态,始终保持与时俱进、勇往直前的品格,敢于直面挑战,勇于克服困难。他深有感触地写道:“不经历风雨,长不成大树;不受百炼,难以成钢。迎着困难前进,这也是我们革命青年成长的必经之路。有理想有出息的青年人必定是乐于吃苦的人。”“困难只能欺辱那些不能吃苦的人,困难害怕吃苦耐劳的战士。困难只能欺辱那些胆小鬼,困难害怕顽强进攻的战士。”雷锋发誓:“要在困难中作(做)个光荣的革命战士,绝不作(做)可耻的逃兵;要作(做)暴风雨中的松柏,绝不作(做)温室中的弱苗。”雷锋把困难当作人生成长的阶梯,哪里有困难就向哪里挺进。他认为,“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,不可能不遇到一些暂时的困难,这些困难的实质,‘纸老虎’而已。问题是我们见虎而逃呢,还是‘遇虎而打’?‘哪有困难就打到哪去’——不但‘遇虎而打’,而且进一步‘找虎打’,这是崇高的共产主义风格”。他坚信,“困难都是暂时的、局部的、可以克服的。只要我们有叫高山低头、河水让路的气概是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的”。雷锋主动申请到条件艰苦的弓长岭参加鞍钢扩厂建设,为了加快厂房建设速度,他坚持每天提前一小时上班;为了提高和泥质量,他冒着滴水成冰的严寒,脱下鞋跳到泥巴中间和泥,以惊人的意志挑战困难,以坚韧的毅力克服困难。刚到军营时,由于个子小、力量小,投手榴弹达不到要求,他就起早贪黑地拼命苦练,把休息时间全利用上,晚上常常偷偷地从床上爬起来,到室外借着月光练习投弹,胳膊疼得厉害也決不罢休,很快就达到了投弹要求,并取得了政、军、文、体各科学习训练满堂红。雷锋认为,“无论做什么,都不是轻而易举,要想把事情办好,一定要经过艰苦的努力,不怕失败,从失败中汲取教训,取得成功”,“困难里包含着胜利,失败里孕育着成功”,“斗争最艰苦的时候,也就是胜利即将到来的时候”。雷锋就是这样,坦然地面对困难,欣然地接受挑战,从不绕着困难走,从不向挑战低头,以顽强的意志、不懈的努力,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困难所压倒,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勇往直前的壮志豪情。

    Fullscreen Im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