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二)服务人民、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
(二)服务人民、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
翻开雷锋日记,可以看到一段充满哲理的话语:“人的生命是有限的,可是,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,我要把有限的生命,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……”这一充满哲理的话语是雷锋一生的鲜明写照。雷锋以服务人民为最大的幸福,以帮助他人为最大快乐,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,每当国家利益遭到损失,他总是忧心如焚、挺身而出;每当人民群众遇到困难,他总是伸出援手倾力相助,用真情和行动履行着一个公民的神圣责任,实践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庄严诺言。服务人民、助人为乐,使雷锋精神有了感动人心的道德力量、温暖社会的道德温度。
1.雷锋:“我活着,只有一个目的,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”
人究竟应该怎样活着、为谁而活着?这是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拷问。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,映射出一个人的思想境界,预示着一个人的人生走向。雷锋用短暂的生命历程,为我们诠释了一个人为谁活着、怎样活着的价值命题。他写道:“我们吃饭是为了活着,可活着不是为了吃饭。我活着是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,是为人类的解放事业——共产主义而斗争。”
做对人民有用的人,是雷锋一生的座右铭。雷锋坚守人民立场,以人民至上为价值取向,把“人民”二字看得比生命还重,对人民充满无限深情的爱,全心全意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。翻阅《雷锋日记》可以看到,“人民”一词是一个醒目的字眼,是一个高频的词汇。他说:“我觉得一个真正的革命者,他是大公无私的,所作所为,都是对人民有益的,他的责任是没有边的。”“一个人,只要大公无私,处处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,兢业业为党工作,老老实实为人民服务,就是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。”雷锋始终把自己定位为人民的勤务员,他常常告诫自己:“我是党的儿了,人民的勤务员。我走到哪里,哪里就是我的家,我就在哪里工作。”“我要像柳树一样,插到哪里都能活,紧紧与人民连在一起,在人民中生根、长大、结果,做人民最忠实的勤务员。”雷锋主动把白己融入群众中,把群众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。他有一句名言:“一滴水,只有放进大海,才永远不会干涸;一个人,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。”他心中时刻装着人民,始终保持深厚的人民情怀。他认为:“凡是脑子里只有人民、没有自己的人,就一定能得到崇高的荣誉和威信。反之,如果脑子里只有个人、没有人民的人,他们迟早会被人民唾弃。”“无论什么时候,都要关怀爱护人民群众的利益,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战斗不息。“他对人民利益誓死捍卫,对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深恶痛绝,自觉作坚决斗争。一次,他看到一位同志做了一件损公利己的事,心里十分气愤,立即对这位同志进行批评。在他心中,爱护国家和人民财产是自已的天职。雷锋就是这样在为人民服务中展现出一个公民的社会担当,一个战士的革命情怀,一个党员的先锋本色。
2.雷锋:“对待同志要春天般的温暖”
雷锋在工作和生活中,总是把方便让给别人、把辛苦留给自己,总是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、在别人困难的时候施之爱心,他走到哪里,好事就做到哪里,爱心就撒到哪里,温暖就送到哪里,用爱心温润他人,用善举传递真情。雷锋说:“我觉得自己活着,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。”他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,把同志的愉快看成是自己的幸福。他说:“人民的困难,就是我的困难……我是主人,是广大劳苦大众中的一员,我能帮助人民克服困难,是最幸福的。”
雷锋不仅有真诚为人的爱心,而且有自觉助人的行动。他担任班长时,非常关心战土们训练和生活中的疾苦,常常惦记战士们家中是否有困难,经常向需要帮助的战士们伸出友善之手,帮战友洗被褥、补衣服、理头发,给困难战友家里寄钱寄物。他对战友是这样,对素不相识的人也是如此。在出差途中不顾旅途劳累,主动帮列车员打扫卫生,给旅客端茶倒水,给丢了车票和钱的陌生人买车票,给老人拎包袱,送大娘回家。人们赞誉他出差一千里,好事做了一火车。有一年冬天,雷锋在去鞍山开会的路上,看到一位放羊的老大爷衣衫单薄、冻得发抖,就把自己的棉衣脱下给老人穿上。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,握着雷锋的手说:“同志,你真是太善良了,我这辈子是头一回穿上这么暖和的棉衣。”后来,雷锋只要有时间就去看望这位老大爷,把他当作自己的亲生父亲一样,给他打柴、挑水,帮他干些零活。雷锋就是这样,总是真情实意地帮助别人,尽心尽力地帮助别人,乐此不疲地帮助别人。雷锋觉得,自己在为他人做好事、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,收获的不仅是乐趣、满足和幸福,而且是个人价值的实现和增大。面对别人的不解乃至讥讽,雷锋说:“有些人说我是‘傻子’,是不对的。我要做一个有利于人民、有利于国家的人。如果说这是‘傻子’,建设也需要这样的‘傻子’。”雷锋的一生没有石破天惊的壮举,但他却用平凡的小事成就了不凡的追求,用涓涓的细流汇聚了爱心的大潮,用矢志不渝的坚守升腾了道德的温度,感动了社会,感动了时代。
3.雷锋:“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”
一个人的价值,应当看他贡献什么,而不应当看他得到什么。奉献是雷锋身上最闪亮的品质。雷锋一生热心助人、勇于担当,常做好事不留名,扶危济困不图利,把奉献当作幸福来追求、当作快乐来体验,自觉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,将自己美好的青春和宝贵的生命,无私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。他用诗一般的语言写道:“如果你是一滴水,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?如果你是一线阳光,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?如果你是一颗粮食,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?”“高楼大厦都是一砖一石砌起来的,我们何不做这一砖一石呢!我所以天天都要做这些零碎事,就是为此。”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,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。雷锋把亳不利己、专门利人作为人生信条,竭尽全力地为社会多作贡献。抚顺望花区和平人民公社成立时,雷锋取出自己在工厂和部队的多年积蓄,捐出了100元钱;当辽阳地区遭受百年不遇的洪水灾害时,他又将省吃俭用积存的100元钱寄给了灾区。大年初一,当人们都在欢度春节时,他却想到这个时候应当是服务部门和运输部门最繁忙的时候,主动到车站帮忙。
雷锋做好事从不讲报酬,从不计得失。他在连队是“业余修理员”,在医院是“劳动休养员”,在出差途中是“义务勤务员”,在部队驻地是附近小学的“校外辅导员”。正是这种彻底的、毫无保留的奉献精神,烛照了人们的心灵,涤荡了人们的思想,从而铸就了雷锋光辉的形象,赋予了雷锋精神更加夺目的魅力。

